师生风采

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师生风采

师生风采

宋君复

宋君复(1897~1977),浙江绍兴人,中国现代著名体育教育家。解放前曾三次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,也是解放前我国仅有的两位国际级篮球裁判之一。解放后曾任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主任、副院长。1964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,同年,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。作为中国第一批体育专家,著名体育教育家,宋君复一生致力于中国体育的发展壮大。

 壹 结缘体育,立志体育报国

宋君复出生于小手工业家庭,八岁丧父,家境贫寒。幼年入私塾后转入教会小学,中学就读于杭州蕙兰中学。1916年中学毕业,校长慕尔(美国人)选送四名学生赴美留学,宋君复是其中之一。到美国后,他先在可培中学补习英语,一年后进入可培大学物理系,1921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。由于爱好体育,大学毕业后,宋君复又到春田学院学习一年体育。在美留学期间,他以勤工俭学维持生活。1922年回国,踌躇满志的他决定致力于钟爱的体育事业,为积重难返的旧中国带来一丝生机与活力。十余年后,一张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邀请函将他与中国体育、奥林匹克运动紧紧地联结在一起。

 贰 中国人首次亮相奥运赛场

中国百年奥运史,是一代代人不断探索的过程。在中国奥运史的长卷上,许多奥运首开记录展示着中国不屈不挠的拼搏和奋进。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, 于1932年7月3日至8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党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教育部以国难当头为由,拒绝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(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中国奥委会)的要求,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。但此时,日本帝国主义想把它的傀儡伪满洲国送上国际舞台, 决定派遣刘长春、 于希谓二人作为伪满洲国选手参加奥运会,企图通过造成派运动员参赛的既成事实,让国际社会追认、让参赛选手默认派出“国”的合法性。这个消息引发了进步力量和体育人士的极大愤慨。这期间,傀儡国政府并没有以任何形式征得当事人刘长春的同意。宋君复曾在沈阳的东北大学任教,而且是刘长春的体育老师,师生之间关系一直很好。他平时向刘长春传授赛跑方面的知识,耐心指导训练,并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刘长春。听说日寇要派刘长春去参加奥运会的消息,宋君复便急忙设法与在北平的刘长春取得了联系,问明情况并希望他代表中国去参赛。其实具有民族气节的刘长春也不想去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,坚决响应老师宋君复的召唤,立即向校长张学良将军表露心迹,绝不代表侵略当局参赛,并在《大公报》上发表声明:“……苟余之良心尚在,热血尚流,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耶!”1932年7月1日,张学良在东北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布,刘长春将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。他当场捐出8000块银元,作为参赛费用。7月8日,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从上海登上“威尔逊总统号”启程赴美。船经过日本长崎港口时停留一天,许多乘客选择上岸游览。宋君复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行径,坚决不上岸,此爱国之举,深受同船旅伴赞扬。经过太平洋上21天的艰苦航程,7月29日下午,奥运会开幕前一天,邮船到达洛杉矶码头。这是中国第一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奥运会。消息经各大新闻媒体传出后,全国上下顿时群情振奋,爱国救亡的热情空前高涨。当时报纸写到“我中华健儿,此次单刀赴会,万里关山,此刻国运艰难,愿诸君奋勇向前,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!”开幕式上,刘长春执旗前导,沈嗣良为总代表继之,宋君复与留美学生刘雪松、申国权以及美籍华人托平随同步入会场。在参加奥运会期间,宋君复参加了国际讲坛,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,宣传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正义行动。

叁 “搬来”奥运比赛场

在美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期间,宋君复详细考察了洛杉矶奥运会的体育设施,回国时带来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样、资料和照片。1933年3月,青岛市为迎接第17届华北运动会动工修建体育场,这使得宋君复意欲建造一座“奥运样式的体育场”的设想有机会付诸实践。田径赛场内部设有长105米,宽70米的足球场, 各项田赛场地均配置其中, 田径场跑道为德国人地姆博士所创的400米蓝曲式标准跑道, 与美国洛杉矶世界运动场相同, 椭圆形400米一周的弯道6条,直道8条, 弯道由三个半径组成, 离心力小, 同时因弯道半径短, 也便于清晰地观看比赛。它的出现给国内“直来直去”的跑道作了终结,是一场“跑道革命”。跑道外为草地及看台。体育场北大门 (主楼) 由3层门楼组成, 设有3个拱形入场大门, 内侧顶端设钟楼, 雄伟壮观。青岛体育场建成后,立即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体育场。此后,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。这个体育场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,新中国成立后称为青岛第一体育场。后来,在原址上重新改造,现在为天泰体育场。

肆  三次参与奥运

参加第10届奥运会归来,宋君复到山东大学任教,先后被选为青岛体育协会主席、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。为准备参加第11届奥运会,他又做了大量工作。体育协进会在山东大学举办运动员训练班,他亲任班主任。1936年11月,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。在这一届奥运会上,中国实现了“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”的愿望。柏林奥运会,中国代表团派出了69名运动员、9名国术表演队队员、33名体育考察团成员、29名志愿者组成的代表团。宋君复作为田径队干事、女子游泳队指导,再次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奥运会。奥运会后,宋君复和袁敦礼、马约翰、董守义、徐英超等以中国体育考察团的名义,对欧洲各国体育进行考察。同年,宋君复被批准为国际篮球裁判 。
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宋君复随山东大学迁至四川。山大奉命停办后,经郝更生介绍,宋君复到四川大学任教。在川大任教八年后,1946年随山大复校回青岛。1948年,旧中国最后一次组队参加伦敦奥运会,宋君复与王正廷、马约翰、董守义等7人组成遴选委员会,全面负责中国代表团的组建工作,同时出任篮球遴选委员会委员,并作为中国篮球队的指导,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。在开幕式上,中国代表团位列14位入场,走在队伍最前列的就是宋君复和足球领队容启兆。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共参加过三届奥运会,宋君复是唯一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中国人。

伍 情系中国体育教育事业

作为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,宋君复不但积极作好体育训练工作,也积极作好体育教育工作。1949年,应徐英超之聘,宋君复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授。1950年,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篮球教练,参加在捷克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(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),比赛结束后又参加我国第一个访苏体育代表团,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学习。1953年,宋君复来到中央体育学院(现乐竞官方网站(China)在线/注册/登陆/官网,),先后担任教务处主任、副院长等职务。宋君复倡导将智育与体育密切结合,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。在体育教学方面,宋君复强调纯厚的学风和传统的精神要永久的保持,并且还要发扬光大。体育实施,必须合乎教育原则,必须努力使其合乎教育哲学及教育心理学。无论为娱乐,为比赛、为健康、为锻炼,都应当包括在今日体育的里面。他认为在运动场上能使人们学到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,譬如守规则、合作、刻苦、奋斗、不自私自利的精神等,而这种种美德,将来又能帮助人们在其他事业上取得成功,中华民族也需要这样的青年去担当重任。宋君复作风正派,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,尤其是对青年一代倍加爱护,热心指导,工作认真负责,深受广大师生和体育界人士敬佩。宋君复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。他一生治学严谨,精心钻研业务,对运动训练和竞赛裁判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,著有:《体育原理》、《女子篮球训练法》等。几十年来,宋君复在体育教育方面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,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献出毕生精力。